第三十九集 清风尚武
弓、箭是制服猛兽的利器,也是征服天下的武器。弓马骑射作为满族的传统习俗,体现了他们的尚武精神。
(资料图)
箭亭,清朝初年建于奉先殿的南边。奉先殿是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,箭亭建于此处,意思就是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训,秉承八旗尚武的传统。
箭亭,是昔日清朝武举殿试的地方,也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场所。
箭亭的外观十分引人注目,二十根朱漆大柱承托整个屋顶。它并不像一般的亭子那样是空敞的,而更像是殿堂。亭角微微翘起,房脊成人字形漫坡。
每当皇帝操演时,列队武士擂鼓助威,箭亭大门全部打开,皇帝站在亭内开弓放箭,场面壮观,尽显皇家风范。
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,入主中原后,解鞍挂甲,耽于享乐。清乾隆为了防止满族骑射习俗的遗失,而致祖制湮灭,在亭内御制一座《训守冠服骑射》卧碑。
碑文刊刻了清太宗皇太极训诫满洲贵族不要效仿金朝,因忘旧制,废骑射,效汉俗,而导致社稷倾覆、国家灭亡的谕旨。
太宗皇帝在告诫八旗子弟时曾说过:若废骑射,宽衣大袖,待他人割肉而后食,是忘本亡国的根由。但这座措辞严厉、告诫子孙的石碑,没能阻挡历史的进程。
今天,似乎只有这些皇家的文物在提醒我们,曾经那个马鸣蹄鼓的王朝。
虽然嘉庆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诸位皇帝也多次在此检阅武举殿试,但是这些都没能重塑清风尚武的辉煌。似乎只有这些碑文,在祭奠那个已远去的时代。
弓箭,从清初拥有极高的地位,到最后被迫退出战场,是历史发展的结局,也是中国传统弓箭发展史上的终结篇。
清风尚武,箭亭是为信奉“马上得天下”的创国理念而设置。亭前跑马射箭、武举殿试,都随着帝国的衰亡硝烟散尽。
最终,箭亭成为了满清弓马骑射的纪念碑。
关键词: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