闯了祸就找欧盟,中国可不吃这一套。
(资料图片)
在美国的号令下,6月30日,荷兰宣布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管制措施,将限制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光刻机出口到中国,给出的理由是事关“国家安全”。这一举措给原本就发展困难的中国半导体产业,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。
对于荷兰政府这一行为,中国驻荷兰大使馆表达了坚决反对,并强烈呼吁荷方纠正错误做法,不要跟随某些国家滥用“国家安全”概念,真正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。毕竟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,更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。荷兰此举将让自身陷入供应和销售两端受敌的尴尬境地。
中方的话点到为止,同时立马采取行动进行反制。7月3日,中国商务部、海关总署发布公告,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,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,对镓、锗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出口实施管制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出口。
镓和锗作为半导体关键材料,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它们可以用于制造各类产品,包括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等。因此,对于拥有先进科技产业的国家而言,镓和锗的供应便显得尤为重要。据了解,镓和锗在欧盟关键原材料清单中被列为重要物质。
目前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、锗生产国,并且出口量也处于领先地位。一旦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,势必会对美国、日本、荷兰、韩国等半导体大国造成重大打击。对于中方这一举措,许多西方主流媒体普遍认为,这显然是对西方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的反击。
据西方媒体报道,中国这一限制措施引发了西方世界的震动。7月4日,荷兰外交部发布了一份声明,表示中方的举措对欧洲与荷兰的经济影响将取决于后续实施情况,并喊话欧盟,鉴于其在贸易政策方面的权威,就相关问题与中国沟通。
然而,荷兰政府未免有些天真,难不成欧盟出面就能逼中国让步?再者,荷兰政府的这一行动完全是“恶人先告状”,这是对中国的政策进行扭曲解读和污蔑。
首先,光刻机作为一种在全球正常流通的商品,应当被视为一个贸易自由的物品,它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业,并没有涉及军事等敏感领域。然而,某些国家却以各种理由限制光刻机的出口和销售。这种做法被视为贸易歧视,违反了WTO的规则。
其次,中国多次声明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这是国际的通行做法,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国家。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,有权决定自己的政策。面对某些国家对光刻机的限制,中国坚持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出口管制。这种做法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,也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就在中方宣布了对镓和锗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后,不到24小时内,中国外交部门便取消了欧盟外长博雷利7月10日的访华计划。
而就在早些时候,美媒还言之凿凿地称,博雷利访华将和秦刚外长会晤,探讨中欧关系及其他热点问题。岂料形势发展如此迅速,不免让人怀疑,是否与芯片战升级有关。
说来说去,如今和荷兰就跟当初的立陶宛一样,中国好言相劝非不听,等中国真的出手给他一巴掌,又去找欧盟诉苦告状。殊不知,中国可不吃这一套。事情发展到今天,只能说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,倘若西方要胡搅蛮缠斗到底,中国自然奉陪。
关键词: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