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书展丨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:培养青少年的学科交叉视野

预防疾病的疫苗最初是如何发明出来的?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、健康生活?占地球面积70%的大海在人类交流互通的历史中有怎样的地位?……8月19日,上海教育出版社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第二辑、第三辑在朵云书院•旗舰店首发,包括《疫苗简史》《我要去航海》《奇妙物语》《最强大脑》《给孩子的健康课》《太空探索者》6册。

丛书总主编褚君浩(右)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(左)为新书揭幕


(资料图片)

此次发布的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“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、体验科学过程、发展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,希望这套丛书通过丰富的科学知识,科学家探索世界、奉献人类的故事,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探求欲,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愿意献身科学研究视野的青少年群体。”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顾晓菁说。在随后的“与万物共生,有地球为友”主旨对话环节,丛书总主编褚君浩院士、副总主编张文宏教授及其他四位作者围绕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与小读者进行了交流分享。

“与万物共生,与地球为友”主旨对话环节当被问及丛书从第一辑到第三辑有何变化时,褚君浩强调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出版至今一直紧跟时代发展,涵盖的主题也越来越广泛,包括人工智能、疫苗、海洋、太空、健康、大脑等,各分册既通俗又有深度,尤其凸显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。

丛书总主编褚君浩“科学素养所起的作用是终身的,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。”褚君浩指出,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,重点要培养两种能力,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,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因为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探索,才能实现融会贯通,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,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“学科交叉”。随后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了《疫苗简史》的创作初衷。“本书创作之初,疫苗还没有被真正推向市场,我们的目的是想把疫苗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讲清楚,也就是从最早的疫苗开始,看人类是如何一个个开发疫苗的,疫苗研制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,后来我们又是怎么克服的。如果大家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疫苗,就会看得更通透,也会更理解,明白疫苗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多大的贡献。”

《疫苗简史》作者张文宏张文宏补充,“科学起跑线”丛书新一辑要解决的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底层问题。“未来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科学,这并不是说大家不看《疫苗简史》就活不下去了,而是希望大家从小就对世界万物的演变有所了解。我们人类是如何从过去走来,又将如何走向未来,孩子们必须对此有通透的了解,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开放的人、宽容的人、可以和世界交流的人。”张教授强调,好的教育一定是开放且面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,最重要的是基于科学。

《最强大脑》作者黄翔关于脑机接口这一热点话题,现场的小朋友们踊跃发言,各执己见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外科主治医师、《最强大脑》作者黄翔表示,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,中国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。“大家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害怕的,当你了解了它的优点后,可能就会慢慢地接受它,这就是科普。”他强调,脑科学不是学者站在象牙塔上写的东西,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,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学习。黄翔还就“是吃饱了记忆力更好还是饥饿时记忆力更好”“睡前听英文或背诗词有助于记忆吗”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他建议大家吃早饭前先晨读,因为适度饥饿或适度低温能激发海马体的活力,使记忆力变强;睡前一小时是黄金一小时,不要用来刷手机、看剧、吵架、胡思乱想,用来学习和阅读最佳。

《我要去航海》作者王张华“海洋占地球70%的面积,如果将其看成障碍,你就把自己圈起来了,但如果你会航海,海洋就变成了通道,你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。”在谈到《我要去航海》的创作思路时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张华表示,本书主要是通过航海这条线索来讲述人和自然的关系,从而加深青少年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认识,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。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业务一部主任吴瑞龙介绍,《给孩子的健康课》涉及健康的方方面面,包括身体、器官、吃饭、运动、睡觉、知险避险等,旨在指导青少年更加健康地生活,助力其健康意识向健康行为发展。他指出,创作本书的首要目的是希望广大青少年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,也就是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、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并加以利用,最终维系自己的健康。“本书由一篇妙趣横生的日记引出‘我’的一天,大家看了后可以对照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认识到原来健康这个大课堂在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,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,这样孩子们就更愿意接受健康理念、健康信息。”

如今许多家长很早就开始为孩子的成绩焦虑,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。对此,各位作者都认为,找到孩子的兴趣点,培养孩子的目标和韧性才是最重要的。褚君浩回忆起自己的童年,他从小在河里游泳,在田里摘萝卜,也爬过树、抓过蟋蟀,爱听高年级学生讲和海洋、天空有关的故事。张文宏认为,孩子小时候调皮与否并不重要,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王张华的自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,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很有个性,虽然小学四年级前因为总是生病未能正常到学校上课,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,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如愿考取了心仪的专业,从此改变了自己作为农村孩子的命运。最后,王张华还向现场家长发出呼吁:“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焦虑,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。”

“如今,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未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适合未来社会、能健康成长的一代。数字时代下,科学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高阶思维素养、探索性能力和综合的解题能力。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总结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32 华西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